试论科技创新在农药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 研发生产 | 文章中心 | 农药资讯网-凯发真人

试论科技创新在农药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发布日期:2023-10-10 信息来源:农药市场信息新媒界 作者:张夕林 顾旭东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围绕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四川时强调:“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在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

       农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农业生产资料,广泛用于农业、林业、卫生等领域控制有害生物,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发挥重要作用,没有农药,农作物每年将减产30%以上。安全、环境友好型农药是保障粮食安全、人民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坚持创新在我国农药行业发展全局中具有核心的地位,产品创新一直是企业实现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最核心驱动力。多年来,活跃于农药生产产业链各环节的经济主体正面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以及行业的变革,他们也在进行产品的持续创新和升级替代。尤其从2012年起连续召开了12届的中国农药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大会以及近几年来召开的全国农药行业创新交流会、国际绿色植保技术创新会议等,可以看出我们农药行业的创新氛围非常浓厚,近年来对创新的意识不断强化,企业通过学习交流创新的水平也不断得到提升,由此体现出中国农药行业对创新的重视,也正是我国农药行业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实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丰硕成果。

科技创新在农药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科技创新是农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号召企业要搞技术创新,因为创新是我国现代化的“发动机”,是创造新经济增长点的源泉。对我国农药行业来说,我国拥有庞大的生产能力,广阔的市场需求,却缺乏技术创新这样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在残酷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立不败之地,并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相信每家农药企业都在寻找这个梦寐以求的“尚方宝剑”。“十三·五”期间,我国农药企业研发创新取得新进展。目前,我国农药基本形成仿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格局,改变了过去进口与仿制为主的局面。化学合成、生物发酵等新工艺、新技术取得突破,研发创制了毒氟磷、乙唑螨腈、环吡氟草酮、双唑草酮等5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农药,现有的农药品种90%以上实现国产化。

       就我国农药整体而言,一方面还存在一谈到科技创新,仍有不少人就感到忧心忡忡的现象,有一家百强企业老板无奈地告诉记者:“对于众多国内农药企业来说,技术创新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难,企业也想搞创新,但除了资金不足,技术和人才同样也很匮乏。”另一方面诸多成功的科技创新实例证明:农药企业在创新面前,是勇于开拓创新前进,还是裹足不前畏惧退缩,这是检验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企业为什么要创新,其实就是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倘若你不创新就会落后,如果年复一年死守着那几个常规产品,就会被新时代的市场经济淘汰出局。创新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大家都清晰地看到了创新在农药企业生产销售、推广应用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更为凸显,而给农药企业带来的变化也是更为显著。

       一是科技创新是应对产能过剩的有效措施。产能过剩致使农药行业发展呈现畸形、混乱状态,良性竞争无法步入正轨,恶性竞争愈演愈烈。产能过剩与落后产能的大量发展密不可分。当前并不十分完善的市场机制以及相关政策,让优势产能和落后产能可以一拥而上,那么如何让消费者主动淘汰那些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落后产能呢?技术创新就是一条捷径,选择购买是消费者的自由,在参差不齐的产品名录中,创新的优势品种越来越容易得到消费者的喜欢和青睐。

       现如今,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推动各国技术创新日新月异,跨国公司的品牌产品占据了我国农药市场的半壁江山,技术创新为这些跨国公司带来了我国农药市场化以来的巨大“红利”,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植保事业的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从卖产品为主走向卖作物凯发真人的解决方案,从而具有更大的垄断性。近20年来,几大跨国公司的专利产品不仅在使用过程中俘获了消费者的心智,也在商业竞争形势下逐渐占据了大部分的优势,如稻飞虱防治,近几年来农民首选的药剂是德国拜耳的艾美乐,其次才是国产的吡蚜酮、烯啶虫胺;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的药剂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大家首先选用的是杜邦的康宽、先正达的福戈,国产的同类产品如毒死蜱、杀虫单、茚虫威等都受到很大打击……尽管如此,我国农药企业依然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勇毅前行,创造了中国农药行业新辉煌。“十三·五”期间,我国农药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农药创制能力不断增强,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农药原药、制剂、中间体等全链条生产体系,2020年全国农药品种数量714个,比2010年增加97个;我国有11家企业进入全球农药行业20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产品结构明显优化,在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截至2020年年底,农药登记产品总数41,885个,比2010年增加12,688个。其中,登记的杀虫剂占比由53.2%降到43.5%,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由21.9%、21.1%和2.1%分别提高到26.0%、26.7%和2.8%。

       二是科技创新可以提高与进口品牌产品的竞争力。近年来,农民对进口新农药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孟山都(现拜耳)的农达、拜耳的锐劲特(现已禁用)、杜邦的康宽(现为富美实所有)、先正达的适乐时、陶氏益农(现科迪华)的高效盖草能等,已经成为中国亿万农户和农药行业从业人员耳熟能详的农药商品名。据统计,在水稻害虫防治上,国外农药的市场份额已占25%~30%,在水稻和小麦草害防治上已经呈现出外国农药主导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农药企业在产品开发、凯发真人的售后服务、商业模式等方面都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断创新,争取从众多市场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做出自己的品牌特色。

       目前,我国农药企业创新已取得明显的成效,2019—2022年,我国登记新农药有效成分43个,产品78个,其中原药32个,制剂46个。为此,业内专家呼吁,应该鼓励农药研发和市场对接前移,鼓励“政产学研用”相结合,让企业更早地参与到研发活动中,让成果更早地与市场对接。因为实施农药技术创新研制的驱动发展战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农药创新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三是科技创新能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我国农药行业来说,如何把“农药大国”打造成“农药强国”,实现农药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实质性转变,技术创新至关重要。我国农药面对全球市场竞争,仅仅依靠增加产量、扩大规模是显然不够的,应更多地去思考如何在产品的作用机理、生产工艺、市场销售和推广应用过程中创新技术与理念,为客户提供增值的综合服务方案,形成以技术带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打造自主品牌,通过品牌竞争实现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当今农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农药行业重新“洗牌”局面在所难免,而在“洗牌”的过程中能够顽强生存下来靠的就是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支撑的企业。如果我国农药企业再不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将有可能进一步加剧我国农药产业已有的结构性矛盾,使得未来调整的难度更大,成本更高,与跨国公司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中国新农药创新研制需要联合合作、协同发力:首先是要探索建立新农药创新研制“首家”授权保护制度。《农药管理条例》规定“首家”新农药享有6年保护期,可授权其他企业使用新农药资料申请登记,激发“首家”创新研制积极性,提高新农药市场占有率。其次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宽农药技术攻关项目资金申报渠道,给予创新研制企业财政金融贷款、税收优惠政策,设立新农药创新研制开发奖励基金,引导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规模。再者就是农药登记部门应建立沟通机制,及时跟进新农药创新研发面临的政策和技术难题,对农业迫切需要、高毒农药替代、“卡脖子”技术的新农药创新研制,可以放宽要求加快评审进程。

农药企业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  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十四·五”期间农业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对农药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农药产业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明显短板,持续推进农药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生产企业小而散,淘汰落后产能任务重。我国农药企业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还有一部分企业没有进入化工园区,规模以下企业数量占60%,部分企业处于环保敏感区域。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产能任务重,部分企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迁移,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不确定性风险。

       二是品种结构老化,更新换代任务重。现有登记农药品种中,登记使用15年以上的占70%左右,农药产品同质化严重、抗药性上升、药效降低、用药量增加,残留和环境风险加大,亟需加快农药品种更新换代,淘汰高毒高风险农药。

       三是创新能力薄弱,转型升级任务重。农药源头创新、核心工艺、关键中间体合成技术等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农药创新投入不足,缺乏持续性的研发创新平台和机制,原始创新能力与农药生产大国地位不匹配。能耗双控、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给农药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农企转型升级压力较大。

2  农药科技创新面临发展新机遇

       一是绿色发展推动农药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提供安全多样的农产品,对农药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转型升级带来了外部动力。其中,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对新农药创新研制引领作用凸现,《农药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新农药研制、生产、使用、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推进农药专业化使用,促进农药产业升级。《农药登记资料要求》也减少了生物农药登记试验资料,开辟了“绿色通道”,加快评审,缩短了产品上市周期,引导生物新农药产品登记比例逐年增高,产品剂型不断优化。

       二是营商环境优化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增强,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利于激发企业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加快自主创新,推进兼并重组,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是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企业“走出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日趋明显,共建“一带一路”和国际合作的深入推进,为我国农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优势产品出口,开展服务贸易,扩大产业境外布局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

农药企业如何开展科技创新

1  以敢为人先的姿态应对农药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科技创新,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当有只争朝夕,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关键是要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正确激励企业创新,反向倒逼企业创新。要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和研发一体化,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校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成效。”所以创新农药研制与应用要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打通“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快车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

       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认为:“创新是开发反抗性杀菌剂的关键”,并提出应该从“我们需要在农药研发、生产、推广和应用等环节加强管理”“我们要依靠科学研究或者科技进步来减少杀菌剂的用量”“我们还要研发增效剂或者是增效的用药方法,提高杀菌剂的效果”3个方面下功夫,创新研制具有新作用机理,与现有的药剂不产生交互抗性的杀菌剂,突破国外的技术垄断;通过分析农药使用后,病原菌或者害虫或者杂草产生的抵抗反应,筛选或者合成一些能够抑制这些反应的物质,创新研制形成增效剂;努力把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到农药创新研发中去,要有足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迎接这些新挑战。

2  分析登记农药新品特点,为企业创新发展探寻新机遇

       一是毒性级别低毒微毒化。目前,我国登记通过的新农药产品达78个,其中低毒品种59个,微毒产品19个,在登记的新农药品种中微毒农药占比达24.36%;2019、2020、2021、2022年微毒农药分别占比5%、10%、24%、80%,由此说明我国新农药登记的产品更趋于低毒微毒化,更符合高质量、绿色发展要求(见表1)。

       二是剂型环境友好。新农药产品共涉及10种农药剂型,其中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可溶液剂等环境友好剂型产品分别占33%、16%、10%,可湿性粉剂、乳油、粉剂等传统剂型产品的比例分别占12%、4%、2%,环境风险大幅降低。

       三是生物农药占比大。2019—2022年我国登记的新农药有效成分共43个,其中生物农药29个,化学农药14个;78个农药新产品中,生物农药44个,已超过一半(见表2)。

       四是国内研发创制积极性高。国内农药企业成为新农药登记的主要对象,高校及院所等机构新药研制者积极参与。从登记证持有人类型看:2019—2022年获得登记证新农药产品登记的共有33家单位,其中国内企业20家,占比60.61%;高校及科研机构3家,占比9.09%;国外企业10家,占比30.30%。

       五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不同。从表3中数据可以看出:国内企业和高校院所新农药品种研制登记的产品以生物农药为主,国外则以化学农药为主。说明我国农药企业在生物农药科研方面投入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较多,而对化学农药创新研制方面投入相对较少,这与国外农药企业相比,在这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3  如何理解和开展科技创新?

       其实科技创新就是一种市场意识,是一种竞争手段,并非一定都要投入巨资才能去做;科技创新是无处不在的,每个农药企业都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做出适合自己的创新,从而不断壮大发展自己。创新可以在不同层次上进行,一些跨国公司倾向于投入巨资去研发有知识产权的新化合物,大多数国内农药企业或公司如果暂时没有足够的实力,可以在另一个层面进行创新研发。

       一是创新品种。创新虽难,但是有创新,企业才有后劲,才能实现更好的持续的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4家农药创制公司的6个新药剂活性成分在全球获得首登,包括1个杀菌剂,2个杀虫剂,3个除草剂。它们分别是先正达的杀菌/杀线虫剂三氟吡啶胺,巴斯夫的杀虫剂嗪虫唑酰胺,日本住友化学的杀虫剂oxazosulfyl(商品名:alles),山东青岛清原农冠的3个最新专利化合物除草剂氟草啶、氟氯氨草酯、氟砜草胺。其中在创制领域,清原农冠表现最为亮眼,该公司通过聚焦最新化合物研究和生物技术育种来解决抗性问题、作物的案例性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过去10年,清原农冠已经上市了三唑磺草酮、双唑草酮、环吡氟草酮和苯唑氟草酮,在未来的5年内还会有6个新化合物和新品上市。山东先达也不甘落后,山东先达开发的喹草酮现已开始品牌销售,另外2个创新产品吡唑喹草酯、苯丙草酯即将进入市场,研究开发的还有cdh22003、cdh21168等数个产品。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已有部分企业新农药创新研制研发能力走在国际前列,新农药“政产学研用”加快高度融合。近年来,我国除草剂新农药创新研制取得显著突破,三唑磺草酮、苯唑氟草酮、喹草酮分别由青岛清原农冠杂草防治有限公司、辽宁先达农业有限公司于2019、2020年取得农药登记。其中,清原农冠的新除草剂化合物专利公开数量在全球排名位列前3位。

       二是在农药制剂和剂型上进行创新。应该加大剂型(混剂)的应用研发投资力度,力争拥有复配剂型的应用专利。纳米农药的领航者——邦农达就是最好的例证:2022年其技术研发投入资金4,000万元,研发团队百人以上,目前持有57个商标、32项专利。企业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一是纳米增效悬浮剂,公司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科院、南开大学共同建立了纳米农药增效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二是杀菌剂增效技术,选用多种分散剂、渗透剂、天然产物、植物维生元素等进行组合,提高产品药效,提高植株抗逆能力,调控植株激素平衡;三是种衣剂活性技术,选用多种促进种子生根、发芽的化合物组合,以及抑制多种病原菌侵染的助剂组合,综合提升种子发芽活力,确保作物高产赢在起跑线。

       三是仿创结合。在仿制过程中引入创新,得到新的化合物,或者新工艺,拥有符合绿色环保的化合物,或者工艺专利。科研单位及农药企业间的生存和竞争的关键是核心技术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核心技术就是专利和创新。工艺创新典型案例:如好收成韦恩是江苏省的一家中型农药企业,其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采用膜技术进行环保和资源化“三废”处理,目前拥有相关专利达30多项;通过对“三废”资源化和工艺的创新,草甘膦产品含量达到98%以上,也是由于持续创新,好收成甜菜除草剂系列产品乙氧呋草黄、甜菜宁、甜菜安等,产能达3,000吨/年,产量和销售量已处于世界数一数二的地位,已占据国际市场份额的50%左右。

       四是多元复配将主导市场。新药剂创制周期长、成本高、难度大,复配农药制剂的研究就成为了一种延长农药品种使用寿命,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延缓病虫害抗性产生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国外几大农药跨国公司在新化合物推出方面有所放缓,目前他们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新剂型、新配方及新应用技术的探索与开发,尤其是多元复配产品开发,这也值得国内农药企业创新时借鉴参考。

       五是种子处理成新增长点。有数据显示,种子处理市场预计将从2022年的61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的92亿美元,在预测期内将达8.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明显高于作物保护市场的增长,其中以利用生物刺激素和生物制品等生物凯发真人的解决方案进行种子处理最为明显。良好的增长潜力,吸引了农药化工领域的领先企业,生物凯发真人的解决方案公司及功能化学品公司的争相进入或者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主要有杀虫杀菌种子处理剂,值得国内农药生产企业积极参与。

未来农药技术创新研制的努力方向

       重点是加强新农药创制和推广应用。创新驱动是做大做强农药产业的内在动力。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药新产品创新研制和推广应用,不断加大农药创新研发投入,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680万元,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设立病虫草害防控功能研究室,聘用24名专家,围绕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草害防控技术开展研究,在建立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作物病虫草害综合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同时,研制筛选出一批杀菌、杀虫、除草绿色高效复配药剂。

       国内众多农药生产企业正加大科研开发的投资力度,对农药新品种的开发,特别是水稻直播稻田、抛秧田和机插秧田除草剂,以及玉米、大豆、油菜和蔬菜等旱田除草剂尤其重视,积极探索构建共担创新风险、共享创新收益的农药创新合作机制,比如由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牵头,集聚农药行业骨干企业、科研、教学单位的资源优势,成立国家高效低风险农药科技创新联盟,在小麦赤霉病防治用药等新型绿色农药创制开发方面取得突破。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切实加强新农药创制和推广应用,加大扶持力度,推动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和农药企业协作,打造覆盖农药创新全链条、全环节、对农药创新具有强大支撑能力的创新平台,围绕草地贪夜蛾、沙漠蝗虫、小麦条锈病、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草防控的需要,以及高毒农药、老旧农药替代和航空植保、绿色发展的需要,创制一批高效、低风险(低毒低残留)的绿色农药新品种和新剂型,为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保驾护航。

       科技创新是走出产业机制必由之路,我国农药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未来的竞争也必然以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赢得天下;唯有保持前行,与时代同频,方得持续生长!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凯发真人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