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我省出现连续低温阴雨或雨雪天气,草莓大棚密闭时间长,棚内湿度易增大,十分有利于草莓灰霉病发生。笔者近期走访调查发现,全省有较大面积的大棚草莓病果率在5%~10%,少部分棚病果率达30%以上,因此提醒生产上要高度重视防控草莓灰霉病,防止病害加重甚至暴发,以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研究表明,大棚内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中分生孢子数量是草莓灰霉病发生的3个主要因素。发病适宜温度为20~25℃,25℃以上不利于病情蔓延。发病最适相对湿度为90%以上,如遇连续阴雨天气,田间湿度大,病害便会迅速传播。光照对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也有明显影响,遇连续阴天发病几率会增加。
针对灰霉病的发生特点,当前大棚草莓应在强化栽培管理的基础上及时开展药剂防治。
一是加强栽培管理。在水肥管理上,要控制氮肥用量,适当偏重施用磷钾肥;采用滴灌方式,水肥一体化管理,少量多次,防止一次滴灌水量过多渗入垄沟。及时摘除老叶、枯叶、病叶和病果,并带出大棚彻底销毁处理,以减少棚室内的菌量和侵染来源,并增加通风透光性。沟中铺设无病稻草或园艺地布,利于控湿,也便于观光采摘。注意清理好棚周沟系,防止雨水渗进棚内增加棚内湿度。及时通风换气,特别是阴雨天棚内湿度大时,也要在中午前后短时小通风,以降低棚内湿度。
二是优先采用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基本无残留污染风险,能较好地保证草莓果品安全。适用于草莓采果期防治灰霉病的生防制剂一方面是直接利用的拮抗微生物,另一方面是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次生代谢产物和抗生素,或植物源杀菌剂。生产上常见的主要有枯草芽孢杆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木霉菌、哈茨木霉菌、寡雄腐霉菌、多抗霉素、丁子香酚等。
三是应急采用低毒化学药剂防治。在其他措施达不到理想控制效果的情况下,合理使用化学杀菌剂进行控制是必要的,但应注意选择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并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严禁使用中等毒性及以上的杀菌剂。可选用唑醚·啶酰菌、嘧环·咯菌腈、氟菌·肟菌酯、抑霉·咯菌腈等混配剂,也可选用克菌丹、氟啶胺、啶酰菌胺、嘧霉胺等单剂。优选静电喷雾器或高效烟雾机喷雾防治,以减少棚内空气湿度增加。由于灰霉病病菌对腐霉利、异菌脲、嘧霉胺、啶酰菌胺、嘧菌环胺等多种常用杀菌剂已产生抗药性,建议少用或与新型高效杀菌剂轮换使用,以防止和减缓灰霉病病菌抗药性产生。如遇连续阴天或棚室内湿度大时,可选用百菌清烟剂、腐霉利烟剂等在傍晚封棚后熏烟处理。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凯发真人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